泾川大云寺之千年传奇(4)

当前位置: 主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民俗文化 >

泾川大云寺之千年传奇(4)


栏目: 中国民俗文化   作者:佚名   热度:

  第二天,我跟随张映文和其他老师前往贾家庄古墓帮忙。大云寺旧址位于水泉寺大队贾家庄生产队,前临泾水,后依山岭。在耕种的农田里高出一个土冢,方圆有30多平方米,土冢上面杂草丛生,顶部大小瓦砾小石堆积。我们到达时,土冢下的甬道塌陷,地宫门显露在外,石门已开。我第一次看见这座地宫时,它基本上是完好的,能清楚地看到地宫的结构造型及内置。土冢下是地宫,坐北向南,离地平面约7米,一条甬道南北走向,宽约1.5米,长约3米,深约4米。斜坡已经被挖开,直通地宫门,甬道两侧砖砌面,原有彩色绘画,经过千年风化侵蚀,剥落殆尽,有各种颜色混杂的绘画碎屑掉在甬道角落。甬道南面有上下台阶数层,通往地面,下至地宫。

  地宫门由四块大理石组合,门顶半圆形,约1米,门楣精雕飞天,门两侧立两根柱石,约1.5米高,两根柱石正面雕大力士、花枝陪衬等。门槛石条是长形,阴刻缠枝西番莲花纹,地宫门前以一块大石板封口,石板宽约1米,高约1.6米,人工加工过,大石板面有不平整的小凿痕迹。当时大石板已经被搬在旁边,我弯腰钻进了地宫,身高1.8米的我,仅能在地宫里伸直腰。

  当时,在地宫内发现的舍利石函置放在进门正中三层供台最上面,供台一层比一层小,台顶和石函大小一致,供台是用青砖平砌起来的。

  地宫造型美观,质地坚固,为正方形,地宫内部拱顶高约2.1米,长宽各约1.8米。墙面灰砖平砌,用砖考究,砖与砖精磨,砌工精湛,白灰缝隙,严丝合缝。砖块上下右左排列组合,错落间隙匀细有序。地宫是拱顶,草帽形,“帽顶”凸起,形似太阳的小方圆,拱顶砖工精美。我刚进入地宫就看到,从拱顶吊下絮絮连连植物根系,悬浮在空中。地宫地面铺方灰砖,盖土半寸厚,土上覆盖了一层黑红色“薄毯”,松软,轻巧,有弹性。捏土松软轻柔,如捏到糌粑,绵软细腻,贴手又像绸缎光滑。鼻闻没气味,舌舔绵土,带有极小微粒。

  随后,地宫中发现的文物全部运回了文化馆,张映文老师嘱咐我,一定要认真无误地把石函、宫门4块石的尺寸量准确后报送给他。这之后,有关大云寺出土的文章所用石器数据是由我一手取得的。张映文、肖逢民老师和我查阅大量史料有一月之久。

  时至今日,这段珍贵的记忆仍历历在目。近60年过去了,我一直思考,进入地宫时,地宫打开已经快一个昼夜,为什么还有雾气缠绕?应该与地宫绵土以及覆盖的那层黑红“地毯”有关?而后又问过多位专家教授,得到的答案推测是:地宫内的绵土是人工蒸熟加化学物质,目的是为了防虫防潮防水防植物生根侵蚀石函。可惜,这些粉末状物质本身的重大秘密,与我们擦肩而过。(文/宏学经)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打卡临夏地质公园——黄河文化博物馆 走近黄河 触摸历史感知文明

下一篇:丝路名刹水帘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