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8月16日专电(记者刘金辉)近年来,把七夕节当作“中国情人节”的观念十分流行。近日在开封举行的中国七夕文化论坛上,多数专家表示,不能把七夕节等同于“情人节”,七夕节的文化内涵远比“情人节”丰富。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罗杨指出,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只知道“情人节”不知七夕节的迷茫,把七夕节误读为“中国情人节”的谬误,牛郎与织女在中国人的心里是美丽、圣洁、浪漫、迷人的化身,其忠贞不渝的中国式爱情,以及信守一生、白头偕老的爱情观具有强烈的民族情感意识,与西方人的“情人观”相去甚远,此“有情人”非彼“情人”。
长期研究七夕文化的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傅功振详细解释了七夕文化的内涵。他认为,七夕文化中的牛郎织女神话传说,是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农耕文化最集中的代表,体现的是忠贞不渝的爱情观和人们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包含着一种强烈的责任心,不同于西方文化中更多的浪漫色彩的爱情观。牛郎织女的故事背后是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和家庭观念。
傅功振说,七夕文化中还有乞巧活动,它的核心是创造。在乞巧活动期间,农村妇女把自己做的鞋子、袜子,针织的布和刺绣拿到大街上展示,来比比谁更心灵手巧,这其实就是群众在追求自己生活的提高,体现的是人民群众的创造和勤劳。七夕文化中的祈福活动,祈求和睦和谐,家庭幸福、世界和平。七夕文化是从爱情到创造再到祈求世界和平的三个层面的统一。
傅功振强调,仅仅把七夕节定位成一个只与爱情有关的节日,未免把七夕节所包含的文化精神曲解了。
但是,也有专家提出不同意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建中说:“我赞同把七夕节看做‘中国情人节’,这是一种文化的流变和发展,是在民间逐渐发展而来的。”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下一篇:七夕,其实不只是“情人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