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批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GDP化”倾向

专家批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GDP化”倾向


来源:中国民俗文化网  文章作者:周玮

国家非物质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田青 资料图片

  新华网北京8月22日专电(记者 周玮)在文化部日前举办的“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保护论坛”上,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管理者和传承人,围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中国实践、申报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2009年,我国在“非遗”保护方面,特别是在向联合国“申遗”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传统桑蚕丝织技艺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上此前的昆曲等4项,我国目前共有29个项目入选。

  对于我国在“申遗”方面取得的成就,与会者在欣喜之余,也提出了很多建议。“光申报,只是一个名头,我们要从暂时的喜悦中冷静下来。更为重要的是真正落实下来,尤其在履约年能够拿出一份履约报告,让联合国看到中国申报的这些项目都在切切实实地做。”国家非物质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田青说。

  民俗学家、国家非物质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乌丙安以“本命年”来形容“履约年”。他呼吁中国尽快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做到有法可依,使保护“非遗”具有法律强制性。他还对目前“非遗”保护中存在的“向钱看”问题表示严重担忧:“现在有些地方的泼水节天天泼,来一拨泼一拨,这么干挣钱,还有什么文化保护的意义。比如,拿非遗打造这个,打造那个,现在张飞故里在争,赵云故里在争,孙悟空‘故里’也在争,孟姜女哭倒的长城还在争……这些做法让我们的‘非遗’越来越受威胁。”

  国家非物质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祁庆富也对此类现象提出批评:“过节主要强调精神内涵,至于节日有什么经济效益那是附带来的。比如祭祖,不能说祭祖赚钱。我觉得现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物化’‘GDP化’是很危险的倾向,要及早堵住,别让其泛滥。”


·上一篇文章:第二届中华慈孝节10月亮相宁波
·下一篇文章:山西娄烦县着手开发“孙悟空故里风景区”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ssbf.cn/news/shbg/10823132127JACGHA12296C98ID0F1F.htm



  友情提醒: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时尚文化网观点,中国时尚文化网提供的内容和资讯仅供读者参考。部分文章采编自网络,如有侵权,可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