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三角城遗址

当前位置: 主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民俗文化 >

行走在三角城遗址


栏目: 中国民俗文化   作者:佚名   热度:

  “早在距今3000—4000年间的商周时期,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就逐渐形成,他们的群体已经遍布于欧亚大陆。其中有一支部族迁徙到如今甘肃河西走廊东部地区的龙首山下,这里山川环绕、地势平坦、水源充沛、草地辽阔,数百年的生息繁衍孕育出西北地区青铜文化中一颗璀璨明珠——‘沙井文化’,特别是发现于金昌市金川区(原永昌县双湾乡)的一处‘沙井文化三角城’遗址……”在金川区博物馆工作多年,每当对沙井文化展览进行讲解或者看到展厅陈列的那些器物时,总会让我陷入沉思。

  我常行走在“三角城遗址”周围。这里曾是沙井文化先民的集聚地之一,位于龙首山东北部、巴丹吉林沙漠之南、腾格里沙漠以西尾闾湖(昌宁湖)畔的一片沙漠绿洲上,祁连山上的冰雪融水和龙首山中的甘甜泉水分别汇聚成的石羊河和金川河成为这里的生命之源,造就了肥沃的土地、丰美的水草,使这里成为宜农宜牧的好地方。约于春秋时期,沙井文化人在后来人们所称的昌宁湖边、金川河畔修筑起了迄今所知河西走廊现存最早的古城邑,也是这一地区唯一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先秦时代城址,被考古学界称之为“河西第一城”。它既不同于东亚农耕城址群,又有别于它西边一千千米以外的新疆绿洲城址,是地处二者之间,又游离于二者之外的一处具有鲜明特色的先秦时代农、牧文化并举的城址,从中也展示出了河西地区城镇建设的雏形。因该城址西墙壁和北墙壁所夹的西北角处向外突出,使西北角略呈三角状,因而取名“三角城”,城址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四周城墙保存尚好,现有残存城墙最高处4米,大门开于南墙正中,从现存地貌及发掘情况来看,此城傍水而建、依势而筑,是沙井文化群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据了解,1979年3月由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现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三角城遗址进行了初次调查,9月22日至10月17日,在城内开展了历时26天的考古发掘,清理出房址4座,窖穴14个,以及数量众多的陶器、石器、青铜器等文物。这个城址的发现充分说明当时的沙井文化人过的应该就是一种相对定居的农业和游牧并重的生活。

  城址内的房屋历经千年的风沙洗礼,早已消失殆尽,但是,城址的沧桑与宏伟总能将我们带入无限的遐想之中。每当来到这里,透过残破的城墙,城内城外古人的繁忙景象依稀重现眼前:制陶工匠们抟泥、修坯、绘彩、烧窑一系列娴熟的手法;冶金工匠们采矿、熔炼、制范、浇铸等精湛的手艺,以及纺织者手举毛团旋转着纺轮和穿针引线……晨光中,劳作的身影唤醒了沉睡的土地,播种下一年的希望;暮霭下,驰骋着骏马的沙井文化的人们驱赶着成群的牛、羊、骆驼浩浩荡荡归来;房屋内,女主人正在张罗一顿丰盛的晚饭等待家人的团聚……这也许就是沙井文化人普通生活的一天吧!(高雅婷)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源远流长内涵博大的伏羲文化(上)

    下一篇:从黑水城到嘉峪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