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盗忠骨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学故事 > 传奇故事 > 古今传奇故事 >

风雪盗忠骨


栏目: 古今传奇故事   作者:徐自谷   热度:

(历史传奇故事)

作者 徐自谷

(一)奉旨公事

    雍正10年(1732年)农历十二月十七日。天色尚未大明,一阵急骤驰过的马蹄声辗碎了浙北水乡石门县城清晨的宁静。这时,县前街口“清心阁”茶馆里几个赶早的茶客,听得声响从半翕着的门里往外看出去,约摸有二十多个公差,当头两个仿佛还是官吏打扮的,打着快马一直冲进县衙里去了。大家不由得悄悄议论开了:县里一准出了大事了。
    石门知县陈铎睡梦中被着急的叩门声惊醒,披衣起来开出房门,轮值的书吏在门外牙齿捉对儿打颤,声音发抖:“老爷……府台大……大人……有奉旨公事莅衙……你快……快出去。”
        知县大人已隐隐听见外面堂上的阵阵罗唣,不知是腊月天寒还是惊恐,浑身只是抖瑟,不及细问匆匆穿戴起衣帽,飞奔赶上大堂来。堂上除了嘉兴府尹,二三十个全是张弓佩剑的赳赳武弁。

    并不等陈知县行礼,嘉兴府尹就说:“省抚李卫李大人接奉圣旨,着伊里布守备亲率营兵督办本府会同贵县着即处置逆贼吕留良吕葆中戮尸示众事宜。”
        陈知县一听是为了吕留良案子,一下松了口气,抹了一下额头沁出的密密细汗,连忙上前见过伊将军,伊里布盛气凌人,只略点了下头扳着脸孔当即开宣圣旨:

    ……吕留良父子之罪,罄竹难书,律以大逆不道……吕留良、吕葆中俱著戮尸袅示;吕毅中着改斩立决;其孙辈俱应即正典刑,联以人数众多,心有不忍,着从宽免死,发往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圣旨读罢,嘉兴府尹即对陈知县说:“吕逆家属俱已收监在押,不须分心,只是这戮尸的事,省抚李大人着落本府会同贵县办理,奉旨公事,贵县不得有丝毫懈怠,请赶快集合本地精壮兵丁差捕带路,径去吕逆父子坟茔开棺剖尸,毋得误事。”
         陈知县答应了,一边赶紧吩咐安排早饭,一面集合全县兵丁,没有半个时辰,一行人马从县衙出来直奔西门出去。

    天空里阴霾密布,寒风瑟瑟,细雨中夹着片片雪花。骑在马上的嘉兴府尹和石门知县面色严峻,不过两人心里头悬了足足五年多的一块石头已经掉落棗雍正六年爆出的“吕案”,是清建朝以来震惊全国的第一椿钦定文字大狱,“吕案”主犯吕留良家乡石门县自然更是风声鹤唳,人人自危。作为地方官,这几年终日提心吊胆,害怕随时遭惹什么干系,棗现在当今皇帝亲自定了谳,说明此案已是了结,至于今天所谓剖棺戮尸什么的不过是对死人开刀,走走过场而已,想来起不了什么大风波。但是,这上差伊里布奉了宪喻来监行此事,满脸肃杀之气,两个州县官吏只能做出十分小心谨慎的样子。
    雨雪越下越密,没多时竟漫天飞舞起了鹅毛大雪,田野里瞬时铺起一层银白。路也越难走。一行人马并顾不得这些,滑滑淌淌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踽蹯前行。
    这吕留良究竟是何等样的一个人物?有什么触忤了清政府?他死后已是四十多年,雍正为何还要如此大动干戈伐挞连尸体都不肯放过呢?
    民间传说是因为这吕留良生前写过几首诗:“清风不识字,何心乱翻书?”、“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处不照人?”更还有一首《咏黑牡丹》诗:“夺朱非正色,异种亦称王,敢把壶儿搁半边,大明天子重相见。”不知怎么就让雍正皇帝读着了,顿时龙颜大怒,马上下旨按大逆不道从重对吕留良治罪。
    但这民间传说自然并不确实。原来,吕留良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思想家,又是当时很有名气的一位研究“程朱理学”的大学者。崇祯吊死煤山,明朝江山倾覆,作为明皇室宗亲之后的吕留良自然亡国之恨耿耿在心。清政府几次要他“出山”应试,被他拒绝,后来逼不过就索性披发入山做了个“僧不象僧,俗不是俗,有妻有子,吃酒吃肉,不参宗门,不讲义录”的“和尚”。他死后四十多年遭罹的这场大祸,缘由却是因为那个极天真好笑的湖南儒生曾静,读了留良评选的几篇时文,竟发奇想,派自己的一个叫张熙的学生,拿了信去见当时的川陕总督岳钟琪,说岳是岳飞之后,劝他起兵反清。岳钟琪见信大吃一惊,连夜密奏雍正,于是酿成了一场罕人听闻惨酷人寰的全国性文字大狱。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跑步奇遇

下一篇:滴血救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