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玉蝉于东汉(公元25-220年)年间雕成。长4·50厘米,宽3·20厘米。1953年在洛阳为人发掘,现藏洛阳博物馆。
该玉为白玉质,浸黄斑。蝉状,以直线弧线勾勒蝉首、双翼、腹、尾等。体扁平,双目、吻部、双翅尖、尾尖突出体外。形象生动写实,刀法细腻洗练,立体感强,双翼有薄而透明之感,线条简洁明快,雕工技艺娴熟。
此玉蝉应称之为玉琀。是汉代盛行的丧葬用玉。新石器时期已经出现丧葬含玉的习俗。商周以来,这一传统一直保留下来。商代有的含贝,西周有的含蝉形玉,春秋时代有的含珠玉,战国时期,特别是到了汉代非常盛行含蝉形玉。琀作蝉形,大概是取其清高,饮露而不食。《史记·屈原传》载:“蝉,蜕于蚀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以蝉为琀,还似是3借蝉的生理习性而赋予死者特定的含义。琀与口塞作用大致相同,但使用口塞的习俗一般仅限于高级贵族阶层。而琀的使用则较为普遍。
这件玉蝉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东汉玉器阴线刻饰的工艺手法和强烈的写实性。形态生动逼真,造型新颖质朴,刻划简练,寥寥数刀,神韵尽在,与红山文化玉器的表现手法颇为相似。俗称“汉八刀”。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极具特色的表现手法。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唐代玉云形杯
下一篇:翠乾隆款仿古觚 清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