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中心北京珠宝研究所周丹怡介绍,定名规则采用“二名法”是本版国标的一大亮点,即从基本名称、商贸名称两个层次为宝石命名。基本名称是指玉石的矿物学、岩石学、材料学名称,在鉴定证书中必须使用,以区别品种;商贸名称是指流通领域被普遍使用、广泛认可的俗称,可与基本名称搭配使用,作为附注,但不可单独使用。
基本名称有9种,包括石英岩玉、玉髓、玛瑙、碧石、木变石、硅化木、硅化珊瑚、石英质玉、硅化玉。这在《石英质玉分类与定名》中有详细的列表,对应市场上常见的商贸名称,体现了命名的科学性和市场需求的结合。
《石英质玉分类与定名》明确了石英质玉各品种的定义,将具有二氧化硅交代假象的石英质玉统称为“硅化玉”,并将“硅化木”也划归其中,录入“碧石”和“硅化珊瑚”两个新名称。绿色石英质玉在市场上有“碧石”和“碧玉”两种名称,为与和田玉中的“碧玉”进行区分,在本版国标中统一命名为“碧石”。
绿松石:关注优化处理
2018年实施的绿松石国家标准共有两个:《绿松石鉴定》和《绿松石分级》。《绿松石鉴定》对人工优化填充有较详细的说明,《绿松石分级》则涉及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颜色分级、质地分级、表面光洁度分级等标准,规定了绿松石的颜色、质地和表面洁净度的划分规则,以及透明度、光泽、花纹的描述方法。
据有关专家介绍,天然绿松石结构疏松多孔,吸附水容易脱失,在切磨过程中会损失表面保护层。因此,为达到更好品相,市面上的绿松石绝大部分要经过优化处理,包括充填、致密度优化、染色处理等。其中,充填又分为“优化”“优化(应附注说明)”“处理”3种。
本版国标对绿松石的优化处理、染色、填充物、填充程度等内容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并分析对比了不同优化程度、不同填充物的绿松石光谱检测曲线图的差异及特征;同时引入新术语“质地优化”,俗称“Zachery法”、电解法,并将其划归为“优化(应附注说明)”。
在填充方面,《绿松石鉴定》规定,用蜡填充可不做说明;用少量合成树脂填充,标注为“优化(应附注说明)”;用大量合成树脂灌注的绿松石,标注“处理”。浸蜡处理方面,则可通过放大检查、发光性、红外吸收光谱等方式进行鉴定和标注。
有规矩才成方圆
彩色宝石国家标准曾长期被业内人士诟病,存在不成熟、不明确、脱离市场、甚至落后于企业自定标准等情况,造成许多“灰色地带”,既不利于消费者选购,又不利于商家经营,“非标准化”一直是困扰业界的难题。
有规矩,才成方圆。这5项国标的出台,标志着珠宝行业逐步进入有章可循的规范化发展期。从这5项国家标准中可以看到,除对色彩、净度等宝石天然属性的界定外,人工优化处理也被予以较高的关注度,这也是现实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宝石优化处理的新方法层出不穷,如何寻求有效、可行的鉴定方法,定义优化处理,也成为各宝玉石检测与研究机构持续面对的难题之一。对此,在2018年新实施的国标中给出许多解决思路,例如《绿松石鉴定》和《绿松石分级》针对优化处理问题,制定了许多鉴定细则,并分析对比了不同优化程度、不同填充物的绿松石光谱检测曲线图的差异及特征。
宝石分级标准的制定,对企业、市场、消费者三方均有积极的作用,有助于促进珠宝贸易的健康、规范发展,对激发企业激发创造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规范市场秩序,打击以次充好、假冒伪劣行为,还可以为消费者选购珠宝首饰提供指导,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中国黄金网 记者贺轶群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钻石分级标准的主要内容
- 《和田玉器工艺质量》地方标准出台
- 宝石分级标准
- 美国开发出新的钻石切工评分系统
- 昌化石的分类标准
- 宣贯国家标准 树立行业规范 ——《黄色钻石分级》、《祖母绿分级》标准宣贯会在京顺利召开
- 珠宝首饰职业技能鉴定有了新的“国标”
- “国标年”,珠宝界“灰色地带”缩水
- NGTC参与起草的《玉雕制品工艺质量评价》国家标准荣获2019年度广东省地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和田玉鉴定与分类》国家标准于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 今天,和田玉新国标正式实施!
- “上海标准”发布,“上海金”入选!
- 团标精研——中宝协团体标准《食品接触银器皿》发布实施!
-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发布《检验检测机构 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公告-
- 国家标准将全面免费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