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太原7月30日电 题:山西太原剪纸的“守”与“变”
一把剪刀,几张红纸,一双巧手,上下翻飞间,惟妙惟肖的人物故事、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便跃然纸上。赋予这一张张纸生命的,正是47岁的太原剪纸非遗传承人王银凤。
在近期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中,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非遗项目“太原剪纸”入选其中。目前,太原剪纸的传承人群体主要是第五代传承人王银凤、郭树林和他们的女儿、徒弟及学生。
从六七岁起,王银凤便跟随母亲、奶奶学习剪纸技艺,从小对剪纸、刺绣这些手工艺很感兴趣。此后40年间,她一直专注于制作和传承太原剪纸。
“太原剪纸主要分为画图、剪刻、染色、装裱四步,制作过程中,每一步都很重要,无论哪一步做错了都要重新开始,一幅大型、细致的剪纸作品可能需要好几年的时间。”王银凤介绍,太原剪纸既有北方剪纸的粗犷,也有南方剪纸的纤秀,二者巧妙融合,写实而不拘泥,夸张而不变形。
如何让更多人认识到非遗的价值,让太原剪纸走入年轻人的眼、走进年轻人的心?这也是王银凤近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挖掘、保护、继承太原剪纸技艺的同时,王银凤和郭树林在剪纸的题材、技艺、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多层套色点染等多种技法融合,丰富太原剪纸内容。
“在挖掘、传承传统图样、技艺的同时,更多的是创新,坚持‘活化传承’。”王银凤介绍,基于十二生肖、京剧脸谱等传统题材,他们创作仿古民画剪纸,多种技艺融合在一起,并开发剪纸文创作品,剪纸书签、扇子、服饰等等,结合当前时代背景,他们也创作了一些反映当代精神面貌的具有时代性的作品。
除此之外,王银凤将剪纸带入校园,她还长期在小店区文化馆进行传统剪纸培训,目前,她已在6个学校开设剪纸课堂。
谈及传承,“我们不仅要到小学,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争取更多的孩子学习剪纸技艺,还要走进高校,指导大学生创业。”王银凤说,之后,他们将重点向剪纸文创藏品、剪纸服饰等方向发展,把剪纸和民众衣食住行结合起来,将剪纸长久地传承下去。(来源:中新网 文/吴琼)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世遗保护的中国方案
下一篇:北京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正加紧申遗
相关推荐
- 瑞士向中国返还5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 课后托管班招生火爆 孩子喜欢的托管生活什么样?
- 安徽视障男孩圆梦大学 选择入读特教专业
- 对抗中年焦虑 41岁女性考北电开启人生新尝试
- 脑机接口,帮人开口
- 各国都是几月份开学:留学新人须知——各国开学时间全汇总
- 教育部: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
- 做足“功课”迎接新学期,各地多措并举保障秋季开学正常有序
- 河北武强:300余名孩子手绘百米年画长卷
- 浙江省博物馆新馆开馆
- 已参加15次高考的唐尚珺决定复读 曾称新高考“挺有挑战”
- 英媒:文物被盗暴露大英博物馆荒谬做派 拒还文物理由十分侮辱人
- 经典诗词何以青春焕发
- “诗意长安” 的正大气象
- 到数字文学博物馆体味古都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