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小学学校设一道“防火墙”,把所有非课程化的、借教育名义给学校造成干扰的活动和任务挡在校门之外。
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组讨论时,方青代表围绕“为学校和教师减负”话题发表主题报告,再次引发与会代表和领导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名来自基础教育战线的代表,我这几年一直在呼吁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待遇、增加学校软硬件投入、加强村小教学点建设、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等议题。总的来看,这些问题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依然众声喧哗,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依然不堪重负,甚至有苦难言。我一直在关注、思考这个问题,并试图找到答案……
两会前夕,我通过全国各省100位校长就学校一年来收发的文件量、教师工作时间分配、教师身心健康等问题做了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出来后,我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咱们学校一年中接收的各类文件居然多达1000多个,最少的也有几百个,它们来自于交通、消防、纪检、环保、治安、宣传等各部门(当然,多数都是与教育局联合下文)。很多部门都希望借助学校这一阵地,实现“小手拉大手”的教育效果。各种主题的征文、绘画、演讲比赛层出不穷,仿佛写过、赛过、交过就是教育过。殊不知对孩子的教育不是靠几次征文、演讲、手抄报的比赛就能植入孩子意识里的。调查还发现,98.7%的校长认为这些文件过度地消耗了学校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我在调查中发现的另一现象是针对学校的各种评比太多。你只要看学校墙上陈列的各种明晃晃、金灿灿的奖牌,就知道学校付出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前些天,中国教育报也配合我在微信平台上展开调查,11天的时间里共有13226人参与了投票,其中普通教师占86%,84%的教师认为学校承担的各类检查、评比活动过多。所反映的与我在校长中调查的结果高度吻合。
中小学教育是通过课程有目标、有计划地育人的。中小学的课程设计、教材编辑,都是由国家精心安排的,严谨、科学、严密,并有长期的规划,涵盖了意识形态、道德品质、传统文化、科学知识,应该说给每位学生配置的养分已经足够了。
什么时间吃什么“精神食粮”这是有阶段性的,比如在婴儿时期喝的是奶,如果你给他吃大鱼大肉是违背生长规律的。作为学校教育者,我们也制定好了完成课程的计划并实施。但是,各种额外的负担,严重地打乱了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安排。要知道,一个部门给学校下一个文件,要办个活动,不算什么,但如果十个部门都这样做,到我学校就是十个活动啊!
在这样的情形下,学校很多管理者不得不将工作重心从研究教材到研究文件,从关心教学到关心政策,从关注学生到关注奖杯奖牌了。当学校实在不能承受的时候就应付撒谎、作假甚至是崩溃,都说教师要为人师表,如果学校和老师对上级应付、撒谎、作假,那么学生无形中对老师、对家长、对社会也会应付、撒谎、作假,这与学校育人这一宗旨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啊!
因此,我强烈呼吁,为中小学学校设一道“防火墙”,让它起到阻止和过滤的作用。把所有非课程化的、借教育名义给学校造成干扰的活动和任务挡在校门之外。
我是一个小学校长,我对学校、对老师、对孩子充满纯净的爱、情感和希望!我多么希望学校是一个纯粹、专注、快乐地学知识、学做人的圣洁场所!在这里,我们的学生就如田间地头那一畦畦农作物,自然、向阳、绿色、健康地成长!我们的校长呢,也如老农一样不会为了某几天有络绎不绝的观光者而抓紧施肥修剪,也不会因为某几天要忙于向领导做“农业工程”汇报而撂秧苗于无人管理的境地。
今天报告里总理讲到经济增长要符合发展规律,符合客观实际。教育更是如此啊!少一些额外的负担,少一些干扰,少一些小手拉大手。大家不要急,让我们的少年儿童慢慢地健康成长,使他们长大后不但能管理好自己,还有能力去拉小手,甚至有能力去推动社会的发展,这样多好啊!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各位代表,到那个时候,再也不需要用孩子的小手去拉大手了,因为小手是拉不动大手的呀。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下一篇:是时候“救救中国家长”了
相关推荐
- 名目繁多的兴趣班、集训考级撑起的暑假快乐吗?
- 高分考生入读职校引热议,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为何广受青睐?
- “板凳男孩”方宇翔:没有腿一样军训与“奔跑”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④: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怪圈怎么破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③:要深挖病根更要对症下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②:这是教知识 还是教套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①:这是做教育 还是做生意
- 为何高考成绩总在“晚上”公布?其实为了考生好,非常贴心
- 在线教育喜忧参半
- 做教育,对母亲意味着什么?做母亲,对教育意味着什么?
- 每5个中小学生中就有一个小胖墩儿,专家详解肥胖防控怎么做
- 高考灰生态
- 人民财评:“后高考经济”,热浪下更需冷思考
- “双减”风暴来袭,教育培训暑期档凉凉,对托育市场有何影响?
- “双减政策”严压 教培“凛冬”如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