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石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湖南、广西、江苏、贵州等地的二叠系栖霞期地层。其中以湖南浏阳菊花石最为有名。此石像菊花一样,花芯有单芯、双芯、三芯和无芯,有类似竹叶菊、绣球龙葵菊、蒲叶菊和金钱菊花型等。雕琢艺人利用菊花石这些特点,精工雕琢,理出花瓣,添枝加叶,浮雕成丛丛菊花。近年来,突破平面造型,发展到立体多层花卉,并使人物进入这一独特的工艺品,如雕琢成“黄巢咏菊”、“天女散花”等人物神话故事作品。浏阳菊花石雕技艺精湛,构思巧妙,曾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奖牌。 据科学家考证,早在两亿多年前,湖南浏阳的东乡一带是浅海,几经沧桑,自然界慢慢形成了由白色方解石组成的菊花瓣状的石菊花。由于日月的磨砺,石菊花便显得形态各异,绚丽多姿。菊花石是地质中的一种天然“花卉”。菊花石是由天青石或方解石矿物组成花瓣,花瓣中心由近似圆形的燧石构成花蕊,活似怒放盛开的菊花,故名“菊花石”。我国最早发现的菊花石产地是浏阳大溪河底岩石层中。据《浏阳县志》记载,约在清乾隆年间,浏阳永和镇的欧锡藩偶然发现了菊花石,并取石雕砚,一时传为奇物。菊花石质地细腻,花态逼真,白色晶莹的菊花,陪衬黑色基质岩石的底色,黑白分明,古色古香,充分展现了自然造化的神奇。再若以精工雕琢成工艺品,更是锦上添花,精美绝伦。 天然菊花石,又名"石菊花",产于湖南浏阳大溪河底岩石层中。其"花"蕴育于二亿多年前,因地质运动而自然形成于岩石中。亦可称"取日月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其花型酷似异彩纷层的秋菊,花呈乳白色,且纹理清晰、界线分明、神态逼真、玉洁晶莹、蔚为奇观。此未经雕琢之永和菊花石坯,再经千百年来世代遗传的石雕艺人巧夺天工、随形遐想、着意于心。一幅幅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艺术珍品,或束之高阁,或散佚民间…… 菊花石据传发掘于清、乾隆年间。相传当地乡民取石垒坝,惊诧发现石中含有"菊花",乡中石匠,如琢如磨雕刻,遂使奇石成为贡品,被历代朝廷、官员、富商作为收藏、馈赠的佳品。据《浏阳县志》史载。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我国工艺大师戴清升之绝创:"映雪"花瓶、"梅、兰、竹、菊"屏风参展,令世人瞠目,拍案惊奇"石头能开花"。一举荣获"稀世珍品金奖",至今保存在联合国博物馆。1959年,新中国成立不久,浏阳人民将一尊巨型立体雕件"石菊森山"呈献北京人民大会堂,供各族人民观赏。1997-1999年,举国欢腾,喜庆香港、澳门回归,浏阳人民特意创意了二件具有纪念意义的菊花石雕,分别献给了香港、澳门特区政府。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形质兼美的菊花素与名人有缘。唐·元稹《菊花》咏:"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流芳千古,被后人奉为圭臬。陶令始成爱菊的象征,他以菊的清雅、高洁自喻,不为五斗米折腰。南宋陆游"收菊作枕"。清·蒲松龄亦是爱菊之君,他自称:"我昔爱菊成菊癖,佳种不惮求千里"。人称民国时期张恨水之作品,常得菊花之灵气,有诗咏:"飘逸尚留高士志,幽闲不作媚人装"。唐·黄巢更是托菊言志:"《题菊花》"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扬州"三菊",皆为画菊痴迷,吴砚耕画菊300多种,数年"沉溺"盛栽名菊之瘦西湖,暮鼓晨钟,与菊为邻,为友、为师。及至毛泽东将其中南海丰泽园居室书房命名"菊香书屋"毛泽东之《桑子·重阳》一词中"战地黄花分外香",更是成为泳菊的名句。当代书、画家启功诗咏:"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文渊阁菊石雕艺,愿将此中华菊雕文化继承下来,愿将此菊花抗寒傲霜,挺拔不群,把个深秋点缀得"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精品,贡于您的庭院、馆所、大堂、居室、大厅、案前……文渊阁人步明于谦《石灰呤》原韵取其意,作《石菊咏》:鬼斧神工出自然,千雕万刻视待闲, 粉身碎骨皆不怕,留得高洁在人间。
山缘石而奇,水缘石而清, 人缘石而雅,石缘菊而珍。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流传久远的岫岩玉文化传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