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瓷器发展史

当前位置: 主页 > 时尚文化 > 珠宝玉器历史文化 >

回顾瓷器发展史


栏目: 珠宝玉器历史文化   作者:佚名   热度:

  凭借其极高的文化意蕴及历史价值,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中国古瓷早已成为了收藏领域的宠儿。尽管古瓷日少,市场上越来越多的赝品应运而生,但众多爱好者对于古瓷器的收藏热情丝毫没有减退。罗瑞明便是其中一员。在爱家收藏品市场的“一品阁”,罗先生介绍了他的得意收藏。  
    回顾瓷器发展史,制瓷业于宋代开始进入繁盛时期,瓷器新品涌现,纹饰繁复,釉色多彩。黑瓷在宋代便已普遍发展,在众多窑系中,又数吉州窑烧制的黑釉最为著名,而“树叶贴花纹”又是该窑的特有品种。罗瑞明手中的“黑釉树叶贴花纹碗”胎色米黄,釉面肥厚,油性十足。更特别的是,黑瓷碗里贴有一片树叶,据说是把处理过的叶子贴在碗上后再施釉烧制。叶子的脉络清晰可见,与黑釉相互映衬,更显其清素淡雅。宋人崇尚“茶道”,三五相约斗茶时,便把各自的茶倒在黑釉瓷碗里。“茶色贵白”,清茶瓷碗黑白分明,便能更轻易地决出汤色的好坏。  
    元代瓷器在保持宋代釉面温润的基础上,加入了瓷面绘画艺术,大大增加了瓷器的观赏价值。而青花瓷,也正是在元代开始日趋成熟。“这件元青花折枝花卉梅瓶称得上是当时的上乘之作。”顺着罗瑞明的指引,笔者的视线转移到了面前的一个淡雅古朴的青花瓷瓶。瓶上青花深蓝苍翠,明艳浑厚,胎骨坚实厚重,釉面紧贴胎骨而青亮。细看,青花上带有明显的黑色斑点,用手抚摸瓶身,感觉凹凸不平,这是烧制时留下的瑕疵,难道不影响瓷器的价值?罗瑞明解释道,元时的青料有进口、国产之分。国产青料呈色较淡,不吃进胎骨;而从波斯等地进口的钴料“苏麻离青”贵如黄金,呈色浓重青翠。这种进口青料属低锰高铁类钴料,所以烧制后青花上有较重的锡光斑点,钴料吃入胎骨而有流动感,瓶身也因此凹凸不平。这些小细节,都是罗瑞明推断瓷器出处的重要依据。  
    比起前两件瓷器的庄重清雅,“宣德红釉留白鱼藻纹蟋蟀罐”则更显活泼。蟋蟀罐釉面圆润光滑,用色鲜亮,留白鱼藻纹交错分明,栩栩如生。据记载,宣德帝爱斗蟋蟀,如此精美的蟋蟀罐能流传于后世,都拜这位“蟋蟀皇帝”所赐。宣德红釉制品不仅数量大增,品质上更比永乐鲜红釉更胜一筹。“你看这蟋蟀罐,釉面透亮肥润,深红釉颜色泛黑,施釉厚。器底白釉浑厚,滋润闪青。足边呈虾青色,器边有明显的‘灯草口’现象(红釉器口沿自然形成的一道白釉)。这些都是优质红釉的特点,后来就很少有人能烧出这样的红釉器来了。”的确,红釉在宣德后一度失传,到了康熙时才又仿宣德红釉重新烧制,而之后的品质又一年不如一年,可想而知宣德红釉尤为贵重。  
    罗瑞明相信,能找到古瓷精品,不仅靠缘分,还必须心存善念。而这其中当然还少不了边看边学练就的好眼力。如今他的收藏品已有上百件之多,每天置身在这些宝贝之中,嗅着淡淡的古瓷气息,追溯它们的过往,怡情养性,乐趣无穷。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说说中国古代青铜器文化

    下一篇:貔貅的历史由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