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熊猫金币诞生记(2)

当前位置: 主页 > 时尚文化 > 珠宝玉器历史文化 >

浅谈中国熊猫金币诞生记(2)


栏目: 珠宝玉器历史文化   作者:佚名   热度:

  在这种情况下,印制局领导首先组织科技处、生产处、经销处进行工作分工,然后发动上海造币厂,依靠强大的组织力量,号召技术人员和车间工人自力更生,群策群力,从熔化、轧片、冲饼、滚边、清洗、烘干、压印到最后称量,对每一道工序进行革新、改造,充分发挥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其间,技术人员与车间工人们自己动手创制、革新了很多设备,没有金币坯饼抛光机,就研制多台半手工抛光机,工人们的手指都磨破了,但保证了抛光工艺的质没有无尘车间,就因陋就简,保持清洁。“熊猫”金币在中国的试制和生产,是中国技术人员和工人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生动写照,也是改革开放初期全国人民意气风发,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缩影。

  1982年4月,负责试制“熊猫”金币的上海造币厂向印制局第一次签报了样币,但结果却不甚理想。因为在金币上表现的大熊猫是黑白两色,在喷砂技术已达多样化的今天固非难事,但在当时却感觉难如登天。朱纯德和上海造币厂的工程师们反复研究样币,分析图案、浮雕、金属、雕刻手法和工艺之间的关系,在无数次移动和翻转样币的过程中偶然发现:币面的底面是镜面的,可以显现可移动黑影,即镜面折射光造成的黑光影。在正常光线下, 镜面显现出黑色效果,这是个常见的现象,但却如同“牛顿的苹果”般令大家茅塞顿开。进而发现,在凸面浮雕部分,喷砂部分不折光——白色也出现了!中国造币人进一步思考:如果把大熊猫的耳、眼、四肢使用镜面,即可折光成黑色,而躯体其余部分使用凸面浮雕就可成为白色,这样不就是黑白两色的大熊猫图案了吗?

  随后,在朱桐荪、严阳生等上海造币厂领导的亲自指挥下,开始“凹刻折光法”工艺的试验。随后,多位工艺美术师提交了雕刻作品,其中陈坚设计的坐姿吃竹的大熊猫,肢体布局合理,互不重叠,按其雕刻作品试制的样币最为成功:大熊猫的四肢采用国画的传统白描勾勒手法,精细地表现凸体线条。而里面是平面凹刻处理,经镜面处理可强烈折光,显现出实实在在的黑色。通过金属镜面折光特性和传统雕刻技法的结合,以黄金的一种颜色,表现出黑白两色的国宝大熊猫,创造了奇迹,“熊猫”金币终于试制成功。

  1982年9月15日,“熊猫”金币正式向海外发行并一炮打响,销售量节节攀升。从此,熊猫金币成了中国金银币最著名的一张名片,享誉国际。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玉器.收藏.艺术——植根文化生命力

下一篇:峥嵘岁月,河南黄金写就辉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