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盘右蹙的悬壁长城
片石、夯土层清晰可见
悬壁长城距离嘉峪关市区约11公里,距离嘉峪关关城约7公里,因筑于约45度的山脊之上,形似凌空倒挂,因而得名“悬壁长城”。悬壁长城是嘉峪关关城的北向延伸部分,是嘉峪关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为就地索取的砾石、黄土夯筑而成,现在只存750米,经1987年修缮,由漫道、垛墙、墩台组成,在首尾各增修一座墩台,共有三座墩台。
1 长城倒挂,铁壁悬空
在嘉峪关黑山寻访远古岩画时,我们邂逅了“农民修复长城第一人”杨永福,他热情地做了向导。就在黑山岩画所在地之一石关峡口,他所修复的一段长城正如龙蛇左盘右蹙在黑山峡谷的峭壁陡崖之上。
当地人所说的黑山实际上是河西走廊北山向南突出的一片剥蚀残山,山体平地拔起,横亘于走廊平原之上,相对高度200到500米,最高峰达坂顶海拔2799米。
山体南部有一条东西向延伸的天然峡谷,即我们现在所在的石关峡,长约10公里,贯通整个山体南部,宽百米许,南北两侧山体高耸,如刀削一般,形势险峻,正可谓“关在南北山间”。而峡内有大道,可通车马,正是古代由酒泉西出的要隘。
峡中还有一股溪流由西向东流去,溪水自南北两山崖间渗出,汇为水流,今名红柳沟。这道溪水遂为穿越石关峡的沿途行旅提供了良好的补给水源。古人由肃州西行七八十里(约一日行程)恰可得到红柳沟溪水的补给,因而石关峡也就成为十分理想的必经通道,峡口的所在无疑为要隘重关。
悬壁长城最早完成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使关城防御更加严密,因城墙自山上陡跌而下,在山脊上似长城倒挂,铁壁悬空,从山上陡跌而下,封锁了石关峡口,故俗称“悬壁长城”。
原有的明代悬壁长城现只余一截,底阔4米,上宽2米,高有半米到6米不等。趋近而观,可以看出片石层厚10-15厘米,土层厚10-12厘米。
而我们所看到的气势磅礴的这段750米长城经1987年重修,其中有231米城墙悬挂于高150米,倾斜度为45度的山脊上,高达6米,片石、土层厚度完全修复如旧。
1987年重修悬壁长城时,在墙头增筑垛墙和宇墙,首尾各添筑一墩台,还在首墩和山脊城墙上修筑了台阶式漫道,沿漫道而上,虽只有四百多级台阶,但也足以使人心生踟蹰。拾级而上,平坦处如履平地,险峻处如攀绝壁,那种感觉颇似北京八达岭长城。
敌楼内部陡峭的石阶
意气飞扬的汉之名将霍去病雕塑
2 最早、最晚玉门关遗址
杨永福陪记者一行徒步进入石关峡,峡谷内两侧都是峭壁陡崖,空间逼仄,不宽的山路曲曲折折,四周的山上黝黑尖利的巨石攒聚,寸草不生。而那些岩石表面经过炙晒风吹而变酥脆的石皮一层层地剥落,掉落在峡谷内。谷内,一条泉水流出,围绕着泉水生长着一片茂密的杨树林。
据史料记载,古代行走的商队以牲口和人力为主,行动速度缓慢,必须找一条沿途有水有人家或驿馆的路,以备水和粮食的补给。嘉峪关附近的茫茫戈壁,没有水,更没有人烟,石关峡便成了必经之路。
汉朝以前,因石关峡两侧山高崖陡,宽不过三四百米,窄只有三四十米,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一道天然的屏障,被称为“玉石障”。这里是五代宋初的玉门关,后来,西夏王朝占领河西,玉门关西迁。所以,石关峡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
石关峡峡口是黄草营村。杨永福介绍说,黄草营村的来由要追溯到明朝时期。明朝修筑暗壁长城防御外敌从石关峡入侵,在峡口河道两侧各建一营盘,有一营盘建在距峡口东北偏北约三公里处,并建有一大一小两座寺庙,在秋天草木皆黄的时候,有一官员巡视兵营,见此情此景取名“黄草营”。
从黄草营进入石关峡,峡谷最窄的地方被称为“峡口子”,依山有一段像是横拦石关峡的塌墙,被当地人称为“倒墙子”,所谓横拦石关峡是因为在倒墙子正对面也有明显修筑土墙的痕迹。
两边山崖十分陡峭,明代的“北漠尘清”石刻就在倒墙子上方。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古堡新颜
相关推荐
- 中国学者"海淘"敦煌文献15载:让流散的文化瑰宝"回家"
- 爷爷留下的传家宝,是70年代末的“头版小人书”
- 探访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六号墓
- 历史眼丨巧用谐音,景泰县取名趣谈
- 天祝铜牦牛 甘肃“第一牛”
- 传说刘伯温 在陇南 也斩过龙脉
- 张掖肃南:清明祭英烈 传承红色精神
- 以“中国笔墨”书写新时代长征史诗 ——甘肃积极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 历史眼丨唐玄宗做了个怪梦才有了正宁县之名
- 兰州人创造的奇迹 背冰上山栽活白塔山上第一批树苗
- 张家川马家塬遗址战国戎人车舆复原展举办
- 兰州“八办”纪念馆——文物里的红色故事
- 甘肃携秀美风光和经典非遗闪亮登场
- 南古城 一个王朝远去的背影
- 组织领导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记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共兰州特别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