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茅坤的好友当中,有明代散文家、《文编》和《六家文略》的编撰者唐顺之。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茅坤补任丹徒县令,此时唐顺之正被削籍归家。他途经丹徒与茅坤见面,结交论文,遂成知己。唐顺之将韩愈比作司马迁,又将宋代的欧、曾、“三苏”比作韩愈,劝茅坤不要轻视。茅坤当时不服气,作《复唐荆川司谏书》阐述自己的观点,认为文章本于“六经”,《史记》离“六经”最近,所以气度尚雄厚,规制尚宏远。欧、曾离“六经”远,所以风调愈下,神气愈离。写文章应当追本溯源,直追“六经”。如果效仿欧、曾,就会迷失方向。唐顺之随即复信答辩,认为一代有一代之文,各个时代的文章都有自己独特的风采,唐、宋文章自有其奥妙。
从茅坤传世的信件中,人们知道,茅坤的转变发生在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当时茅坤34岁,仕途不顺,发奋读书。他广泛阅读汉代司马迁、司马相如、刘向、班固,以及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曾巩、三苏等诸家文章,细心揣摩他们文章的旨意,在《与蔡白石太守论文书》中,他评价唐宋诸大家的文章“琴瑟柷敔,调各不同,而其中律一也”,他将唐宋诸家的文章比作各种不同乐器,声调虽然不同,但是内在音律是相通的,由此认识到以前一味刻意模仿司马迁的文章,仅学到了皮毛,并没有掌握内在规律。
此后,茅坤在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辞官,隐居40余年,以授徒讲学为业。他编选的《唐宋八大家文钞》也在这一时期完成。
小讲堂
初刻本
刻本指的是雕版印刷而成的书。我国雕版印刷术发明很早。唐代已经有雕版印刷的书籍流行,至宋代,雕版印刷的书籍大盛。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时代、地域,刻书者、刻版形体及印刷技术的不同,产生了许多形式各异的刻本。
从时代上区别的有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等刻本。
因地域不同,有浙本(浙江地区刻本)、闽本(福建地区刻本,因以建宁府建安、建阳两县为中心,故又称建本)、蜀本(四川地区刻本)等。
因雕版刻印的早晚不同,有初刻本、覆刻本、影刻本等不同称谓。初刻本是指书籍编撰完成后首次刊刻的版本,因为时间上最为接近原著,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版本价值。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也谈《红楼梦》的作者
下一篇:节又重阳:菊酒登高醉清澄
相关推荐
- 中国学者"海淘"敦煌文献15载:让流散的文化瑰宝"回家"
- 爷爷留下的传家宝,是70年代末的“头版小人书”
- 探访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六号墓
- 历史眼丨巧用谐音,景泰县取名趣谈
- 天祝铜牦牛 甘肃“第一牛”
- 传说刘伯温 在陇南 也斩过龙脉
- 张掖肃南:清明祭英烈 传承红色精神
- 以“中国笔墨”书写新时代长征史诗 ——甘肃积极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 历史眼丨唐玄宗做了个怪梦才有了正宁县之名
- 兰州人创造的奇迹 背冰上山栽活白塔山上第一批树苗
- 张家川马家塬遗址战国戎人车舆复原展举办
- 兰州“八办”纪念馆——文物里的红色故事
- 甘肃携秀美风光和经典非遗闪亮登场
- 南古城 一个王朝远去的背影
- 组织领导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记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共兰州特别支部